作 者丨張望
編 輯丨朱益民
圖 源丨圖蟲
傢庭備藥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還在繼續。
“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後,民眾的儲備藥物需求迅速催生瞭前所未有的‘囤藥’炒作主線,從一些熱門概念股這幾天的市場活躍度可以看出,
‘囤藥’行情已經形成熱潮。
”一位私募投資總監12月9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熱得發燙的A股“囤藥”炒作路徑,也在跟隨陸續出臺的疫情防控新規不斷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註意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近期先後發佈的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傢治療指南》,相繼明確要求“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居傢治療人員)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進行對癥處置或口服藥治療”等。
獨傢品種個股更受青睞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12月8日發佈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傢治療指南》,其中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傢治療常用藥參考表”按照發熱、咽幹咽痛、咳嗽咳痰、幹咳無痰、流鼻涕、鼻塞和惡心/嘔吐等7組癥狀,分列瞭8種、4種、4種、2種、3種、1種與2種常用藥物。
其中,涉及的中成藥共計8種。
“居傢治療常用藥推薦的對乙酰氨基酚、佈洛芬、阿司匹林等化藥,就是俗稱的西藥,都不是某傢企業的獨傢品種,但中成藥大多屬於獨傢品種,甚至是核心產品。”前述私募投資總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按照投資邏輯,擁有獨傢品種的個股更受市場青睞,非獨傢品種需要具備明顯競爭優勢。”
依照上述說法,堪稱典型的無疑是以嶺藥業(002603.SZ)。
復盤可知,自新冠疫情發生後,以嶺藥業股價顯著放量上漲,其推動力正是來自獨傢核心產品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據公告,2020年4月,國傢藥監局批準連花清瘟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適應癥,並先後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4-9版)》,由此成功走出國門。
由於連花清瘟生產銷售水漲船高,以嶺藥業凈利潤在2020年實現翻番達到12.19億元,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又分別增長至13.44億元與14.14億元。
而在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傢治療常用藥參考表”中,連花清瘟也是發熱癥狀的推薦常用藥物之一。
除瞭連花清瘟,同列發熱癥狀常用藥物的中成藥,還有金花清感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和疏風解毒膠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金花清感顆粒系北京市政府在2009年應對甲流時撥款研發,其知識產權被港股保興發展(後依次改名為北京禦生堂、保興資本、天順證券、民銀資本,01141.HK)收購後,又被置出,目前為北京禦生堂國藥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聚協昌(北京)藥業獨傢產品。
而連花清瘟、金花清感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與化濕敗毒顆粒及紅日藥業(300026.SZ)獨傢品種血必凈註射液,同稱為治療新冠肺炎的著名抗疫“三藥三方”。
其中,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和化濕敗毒顆粒“三方”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武漢抗疫臨床一線眾多院士專傢篩選出的有效方藥,於2021年3月通過國傢藥監局特別審批程序應急批準上市。
進一步查詢可知,上述“三方”皆為獨傢產品,清肺排毒顆粒屬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宣肺敗毒顆粒屬於步長制藥(603858.SH)、化濕敗毒顆粒屬於中國中藥(00570.HK)旗下的廣東一方制藥。
另外,同在發熱癥狀常用藥之列的疏風解毒膠囊,也在咽幹咽痛癥狀常用藥之中,該藥是擬在上交所上市的濟人藥業獨傢專利產品,而濟人藥業的上市申請已進入證監會審核程序。
隱形“連花清瘟”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傢治療常用藥參考表”所列的發熱癥狀常用藥物之外,中成藥方面尚有咽幹咽痛癥狀的六神丸、清咽滴丸和惡心/嘔吐癥狀的藿香正氣水/膠囊。
其中,清咽滴丸由達仁堂(原名中新藥業,600329.SH)第六中藥廠獨傢研制,於1993年上市銷售,是其呼吸類管線的代表產品,但此前市場主要集中在北方。
據天津當地媒體報道,截至11月底,達仁堂的清咽滴丸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不過,相對達仁堂2022年前三季度55.63億元的營業總收入來說,占比並不顯著。
而久負盛名的六神丸,則有兩個批文,分屬上海雷允上和雷允上藥業集團,前者是上海醫藥(601607.SH)全資子公司,產品品牌是“雷氏”;後者隸屬於中國遠大集團,產品品牌為“雷允上”。
“雖然六神丸是國傢保密品種和國傢一級中藥保護品種,但對於上海醫藥這種巨無霸來說,僅僅是錦上添花而已。”前述私募投資總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藿香正氣水/膠囊則屬於大眾化產品,涉及的上市公司太多瞭。”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傢喻戶曉的OTC品類,藿香正氣擁有軟膠囊、合劑、酊劑、滴丸劑等眾多劑型,始終在零售渠道富有競爭力,而太極集團(600129.SH)的市占率長期以來高居第一位,2021年高達58%,尤其在零售渠道合劑占比更是達到92%。市占率排名第二的是天士力(600535.SH),2021年在零售端的銷售額為2.55億元。
按照太極集團披露資料,2021年,其藿香正氣口服液實現銷售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33.6%;2022年前三季度,其累計銷售藿香正氣口服液14.21億元,同比增長63%。
在之前接受機構調研時,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總經理萬榮國介紹,公司藿香正氣口服液等被列入儲備中藥目錄,“為保證防疫藥品不斷供,從11月初到現在都是一周7天不停工。當前車間滿線滿負荷安排生產,其中藿香正氣口服液日產量高達700萬支。”
從二級市場來看,不管是擁有獨傢品種的以嶺藥業、步長制藥、達仁堂、中國中藥、上海醫藥,還是具備規模競爭優勢的太極集團、天士力,進入四季度以來皆有較好的股價表現。
但對於此番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傢治療常用藥參考表”的抗疫“三方”之一清肺排毒顆粒,市場對其生產廠傢卻莫衷一是,華潤三九(000999.SZ)、片仔癀(600436.SH)等牽涉其中。
“清肺排毒顆粒不是我們的產品。”華潤三九工作人員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武漢抗疫時,我們提供過清肺排毒顆粒制劑支持,目前沒有生產。”
片仔癀有關人士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片仔癀確實是清肺排毒顆粒的定點生產廠傢,但產品批文屬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我們根據對方的訂單進行生產,而且是來料加工,產品所有權不在我們這裡,所以不能銷售。”
“清肺排毒顆粒的批文很多公司都想要,但對方沒有轉讓的意願。”上述片仔癀有關人士說。
由於居傢治療常用藥的儲備購買需求巨大,市場亦有將其中的獨傢中成藥進行對標以嶺藥業連花清瘟的預測和研究。
“未來能否產生類似連花清瘟規模的產品,需要機緣聚合,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上述私募投資總監指出,“這次針對居傢治療的發熱癥狀推薦瞭5種中成藥,民眾有瞭更多選擇,對連花清瘟的銷售應該也會造成分流,理論上存在出現一兩種居傢治療常用藥‘爆款’的可能性。”
E N D
本期編輯 林海銘 實習生李睿妍